牛排是西餐中十分常見的一種食物,也是西方人喜歡的一種食物,自從流傳到我國之后,也受到了我國很多人的追捧和喜愛,牛排分為很多種類型每一種的口感都不一樣。
尤其是現(xiàn)在已經步入了電子商務新時代,尋常老百姓想要吃一塊牛排也不是難事。在一些網(wǎng)購平臺上,我們就看到一些極為便宜的牛排,甚至我們去的一些自助餐廳、烤肉店,也有很多幾塊錢一盤的牛肉。這些“澳洲菲力牛排”、“黑椒西冷牛排”、“進口牛排套餐”……在生鮮電商平臺上,一百多元就能買到10片牛排,還附贈黃油料包,價格十分低廉。
那么這些牛排真的健康嗎?近日網(wǎng)上曝出一則消息,很多肉類市場里面都流入大量用肉膠做的“合成牛排”,都是用肉塊+肉膠拼接制成的,并且“拼接肉”早已是行業(yè)內的潛規(guī)則。 “合成牛排”的消息一經傳出,就引起了許多消費者的恐慌,國內外很多媒體也爭相報道。
碎肉竟然可以用膠一粘拼接起來做成牛排,這里面究竟有著怎樣的秘密?一位調料品市場的店老板說,做合成牛排用的一般是卡拉膠,卡拉膠是一種食品添加劑,能吃,但要適量。它除了保水還有另一種特殊的作用,就是可以把碎肉粘合在一起。除了卡拉膠,還有一種叫TG酶的添加劑,專業(yè)名稱叫“谷氨酰胺轉氨酶”,可以催化蛋白質分子間發(fā)生交聯(lián),同樣有重組碎肉的作用。
卡拉膠到底對人體有沒有危害,對于這個問題在《GB2760-2014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明確表示,卡拉膠可用于嬰幼兒食品,卡拉膠和黃原膠都出現(xiàn)在A2表,說明除了A1表中有限量外,其它食品可按生產需要添加。
對此,相關專家也表示這些卡拉膠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從海洋紅藻等天然植物中提取而成的,是一種良好的食品級增稠劑、穩(wěn)定劑、乳化劑。被它粘在一起的肉,外觀天衣無縫,烹飪加工不離散,無異味,口感好,且不破壞原有的營養(yǎng)價值,因此它又被稱作“超級粘合劑”。
“卡拉膠與肉中的蛋白質形成網(wǎng)狀立體結構,可以減少肉制品加工過程中的水分流失。”按照相關規(guī)定,卡拉膠不得用于生鮮肉中,但可用于調理類肉制品生產加工,在標準規(guī)定的限量內使用卡拉膠不存在食品安全風險。
雖然“合成牛排”不等于劣質肉,但從營養(yǎng)的角度來說還是和“原切牛排”有一定差距的,并且口感上和“原切牛排”的區(qū)別也甚大。那如何區(qū)別這兩種牛排呢?除了看配料以外,還可以用手摸。“合成牛排”用手指容易掐壞,而且指壓后的凹陷不能立即恢復,并且“合成牛排”表面摸起來大多比較滑,會粘手。此外,從顏色上也可以區(qū)分,“原切牛排”看起來顏色鮮亮,具有光澤,脂肪潔白色或呈乳黃色。而“合成牛排”則呈烏紅色,脂肪無光澤。
食藥監(jiān)總局也多次就合成牛排的問題提醒消費者,通常情況下“原切牛排”內部細菌總數(shù)不高,不必加熱到熟透,“五至八分熟”也可食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合成牛排”由于經預先腌制,或由碎肉及小塊肉重組而成,內部易滋生細菌,可能導致產品細菌總數(shù)偏高,在食用前應烹飪至全熟,這樣才能保證食品安全。另外,也屢次有媒體曝光,有些合成牛排,用的不僅僅是牛肉,還會用到豬肉、鴨肉...等來冒充牛肉,所以購買時,消費者一定要擦亮雙眼,仔細甄別。
文章鏈接: http://www.chem17.com/news/detail/127554.html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