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論是每逢節(jié)假日不少經過精美包裝的食品搶占市場成為有檔次的代表,還是各種品牌通過多層包裝實現對食品本身的保護,實則造成資源浪費等情況出現,都將食品行業(yè)發(fā)展的一大矛頭指向“過度包裝”。日前,市場監(jiān)管總局發(fā)布新修訂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強制性國家標準,將于2023年9月1日實施,這也將對食品等行業(yè)帶來重要影響。
眼下中秋、國慶雙節(jié)將至,各品牌的月餅、蛋黃酥、綠豆餅等產品也將迎來新一輪消費高潮期。而由于這一階段的糕點、水果銷售多以企業(yè)、單位批量采購為主,帶有精制盒裝的產品向來也是主要選擇,雖然精美的包裝會給人以更有檔次、更高級、更體面的感受,但某些產品往往是有著外包裝、中包裝、內包裝等等“里三層外三層”,看上去體積雖大,后續(xù)拆封時不僅給人留下拆套娃的感覺,好不容易拆了大量包裝卻沒幾個實物也著實令人直呼不值得。
另外,近年來還有不少食品、化妝品等在包裝時打著保護產品的名號,使用大量的氣泡膜等襯墊材料進行包裝,保護功能雖有但也讓人存疑——真的需要嗎?更不要說在種種過度包裝之后高出來的成本大多需要消費者買單,甚至還會導致環(huán)境污染、資源浪費、擾亂經濟市場秩序。面向新時期、新發(fā)展形勢,9月2日市場監(jiān)管總局發(fā)布新修訂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強制性國家標準,著力提升標準的適用性、科學性、可操作性。
據昨日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消息,該項新標準中主要對內裝物、包裝層數、包裝空隙率、過度包裝、商品必要空間系數、綜合商品術語定義等術語進行修改和補充,對包裝空隙率限量要求及計算方法進行修改,將有效解決將初始包裝體積做大、增加其他商品等逃避監(jiān)管的問,該標準還對外包裝體積檢測、判定規(guī)則和不同商品的必要空間系數等進行增加等內容。同時,該標準還對31類食品的包裝要求進行細化,簡單來看例如糧食及其加工品包裝不應超過三層等。
需要注意的是,該標準將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實施,為企業(yè)和市場設置了兩年過渡期。對于食品企業(yè)來說,“過度包裝”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品牌文化的重要宣傳出口,但在綠色、可持續(xù)的整體發(fā)展思路下需要作出改變。同時,與其以“過度包裝”博眼球,企業(yè)或許更應當將注意力放到產品生產加工本身,面向當下備受關注的食安問題,充分利用包裝設備、檢測設備等自動化設備以及更加環(huán)保的
包裝材料,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減少資源過度浪費,從實際意義上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值,而非追求“曇花一現”式的精美。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