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產品產后損耗率較高、人們對農產品新鮮性要求不斷提高等因素影響下,加快推進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是當下我國“三農”發(fā)展中的重要方向。日前,浙江省商務廳等17部門共同印發(fā)浙江省加強縣域商業(yè)體系建設促進農村消費實施方案(2021—2025年),在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方面提出,到2025年新增冷庫庫容1500平方米、新增冷鏈物流車3000輛。
進入到后疫情時代,線上生鮮食品消費在大中小城市的滲透率進一步提高,無論是主攻多品類食品的叮咚、盒馬等生鮮品牌加速“跑馬圈地”,還是側重于家庭火鍋食材供應的品牌崛起,都讓人看到線上一鍵下單、配送直接到家這種生鮮消費模式愈發(fā)受到市場青睞。在便捷性之外,人們對該模式的另一種認知轉變在于,基于日益完善的區(qū)域倉儲物流體系,這些生鮮食品更加體現出“新鮮性”,這就較好地契合了人們消費升級的總體需求。
而且,我國作為農產品生產與消費大國,農產品流通環(huán)節(jié)的損耗高達15%-20%左右一直被視為產業(yè)發(fā)展的一大掣肘。在人們對生鮮食品接受度不斷提升之下,依托于冷庫、冷藏車等設施構建起來的冷鏈倉儲物流體系既能滿足新鮮農產品快速觸達消費者的市場發(fā)展趨勢,還為農產品的產后加工、貯藏、運輸、銷售提供了一種更為妥善的解決方案,有利于減少農產品產后損耗、確保農民增收致富。
浙江作為踐行數字化改革的重要省份,為生鮮農產品消費孕育了沃土,隨著生鮮食品市場規(guī)模不斷擴大,在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宏觀背景下,浙江也因地制宜地加快農產品冷鏈建設步伐。11月16日,浙江省商務廳等17部門印發(fā)的《浙江省加強縣域商業(yè)體系建設促進農村消費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縣域農產品冷鏈物流網覆蓋率達到100%、新增冷庫庫容1500平方米、新增冷鏈物流車輛3000、生鮮農產品冷鏈流通率達到35%以上的發(fā)展目標。
同時該方案還提出,要通過在農產品主產區(qū)、主要物流節(jié)點地區(qū)和主要銷售區(qū)建設標準化的產地預冷集配、低溫加工倉儲配送等設施、冷鏈物流集散中心等設施、低溫加工配送倉儲設施等,形成規(guī)模化、集約化的冷鏈物流體系,使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消費者餐桌的全流程供應鏈實現閉環(huán),更進一步保障生鮮農產品質量與安全,確保其產量、流量能夠滿足高品質的消費需求。
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fā)展較晚,與發(fā)達國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消費市場向生鮮食品偏移的基礎上,各地應當牢牢把握市場發(fā)展方向,加快整合資源、發(fā)展農產品冷鏈物流,使農產品供需更平衡、農產品消費更滿意、農產品促農增收落到實處。
資料來源:浙江省商務廳
我要評論